杜忠武:养鸭倾家荡产一年翻身赚百万


杜忠武的创业经历更是家喻户晓。因为养鸭子,他曾经倾家荡产,却仅用一年就迅速翻身。6年时间,他把一个小作坊变成年销售额近4个亿的集团,不仅自己创造财富,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致富经]创业中国·辽宁人物(7)爱唱歌的带头大哥(20131119)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记者谭思晨:请问认识杜忠武吗?

  市民:我认识,我认识,不就是大哥嘛。

  市民:台安县大哥。台安县大哥,我们都叫大哥。

  市民:就小孩儿也管他叫大哥,有名。

  市民:公认的大哥。

  记者谭思晨:为什么?

  市民:因为人比较好,大家都爱这么称呼。

  六、七岁小孩都认识,男女老少称为大哥的人,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

  市民:他是一开始收鸭毛,现在那是真当企业家了,咱也想发财,但是不行,没人那两下子。

  市民:他就是,好像是企业家。好多厂子在台安县,这人好像可有才了。

  朋友吴占飞:确实是中老年妇女的偶像,一唱歌迷倒一片。

  企业家、大明星,在台安县拥有双重身份的杜忠武,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大伙儿告诉记者,要找到他,其实非常简单。

  市民:个子高高的,然后挺帅的。

  市民:典型的大背头,特有特点,一看就是特别实在的一个农村人。

杜忠武  他就是杜忠武。杜忠武在当地之所以这么有名气,不仅因为歌唱的好,创业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因为养鸭子,他曾经倾家荡产,却仅用一年就迅速翻身。6年时间,他把一个小作坊变成年销售额近4个亿的集团,不仅自己创造财富,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养殖户黄文华:普通农民种地,还没有手艺,结果我养上鸭以后一看效益,当时得说,就是年轻时候做梦都没敢梦过,一年我能挣十万元钱。

  朋友吴占飞:平凡出伟大,他是属于这样,在我们这个地域他是一个比较伟大的人。

  朋友李成军:现在就是说,从养鸭行业本土来说,他肯定是带头大哥。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深入人心的台安县大哥,走到哪儿哪就有歌声,就连到村头也得吼上几嗓子。杜忠武爱唱歌,而他的第一笔财富就是从歌声里发掘的。

  记者谭思晨:大姐你刚才笑什么?

  村民:我笑他,我笑。

  杜忠武:笑我忘词了。

  台安是鸭鹅大县,走街串巷收鸭毛鹅毛,曾是本地常见的小买卖。因为家庭贫困,25岁时,杜忠武就像这样骑着自行车收鸭毛。家中排行第五,大伙儿只叫他杜小五。

  朋友吴占飞:有时候不知道他名字,只知道他小名叫杜五。语言组织的也不好,没等说话脸就红了,是那种感觉。

  村民计玉山:过去都管他叫杜小五,哪有管他叫杜忠武的,那可不。

  在村民眼里,说话都脸红的杜忠武毫不起眼。谁也没想到,他有一天竟然出人头地,靠小小鸭毛就能年入百万。

  计凤山收了20年鸭毛,这样一斤毛他出价10元钱,但杜忠武却说亏了。他告诉记者,收鸭毛最关键就是会看含绒量。这批鸭毛是去年的,市场上不过几元钱。杜忠武的判断,计凤山很佩服。

  鸭毛收购商计凤山:专业就是,人家干这玩意儿的。人家验质量验的相当好,咱有的时候验不透,看不透,人家看透了。

  凭着一双慧眼,杜忠武收鸭毛从不会吃亏。那时候,本地收鸭毛的人不下千人,但杜忠武收鸭毛总是比别人多,比别人快,因为他还有一个杀手锏。

  收鸭毛的人那么多,杜忠武知道必须要给自己做点宣传。可是当着人面说句话都脸红,靠什么吸引人呢?不会说话那就唱歌。

  杜忠武:别唱了。别唱了。

  记者谭思晨:以前就是这么唱的?

  杜忠武:对,欢快歌曲你不这么唱,咋唱。

  穿梭在周边十几个村庄,杜忠武一路放声高歌,当时什么流行他就唱什么。很快,这个唱着歌收鸭毛的小伙儿就传出了名气。

  村民计玉山:人越多他越乐。活泼,不然他能招人吗,他就为了多招人,多收点。

  鸭毛收购商郜景财:喜欢他,大家伙儿乐意卖他,他一说一笑,他会来事,要不人家企业,为啥人家能干那么大。

  几年时间,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三轮车,货车,杜忠武步步领先。别人还在村里转悠,他已经和几十家屠宰场合作,设立定点收购站,把鸭毛卖到浙江的羽绒厂。2007年时,他已经掌控东三省近一半的鸭毛市场。杜小五也成了业内赫赫有名的“东北毛王”。

  鸭毛经销商:东三省,毛都归他。

  记者谭思晨:有这么厉害?

  鸭毛经销商:那是。

  鸭毛经销商王德智:头一号,在我们这地区,在我们这地区他头一号。

  鸭毛经销商郜景财:别人买不起他敢买,买完了他能卖了,根据这方面事儿来讲,人家就是毛王。

  别人养家糊口的小本买卖,杜忠武做成了声名远扬的大事业,每年纯收入超过百万。但2007年,山东一家养殖集团进驻台安县没俩月,杜忠武就把鸭毛生意转给亲戚,用全部300万元积蓄也跟风建了一个屠宰场。因为他觉得对方的赚钱模式实在是太好了。

  杜忠武:大树底下好乘凉,他怎么放养的,对养殖户什么政策,完事我再去怎么跟人学。

  一种模式,别人赚钱,他却亏得倾家荡产,东北大汉躲在车间掉眼泪。负债200万到年销售额5000万,一年时间他如何扭转乾坤?

  杜忠武要做的就是肉鸭养殖。做实业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却苦于不懂技术和管理。

  2007年,他照搬大集团的养殖模式,每个村找来一个负责人,当地称为龙头,龙头负责买饲料买鸭雏,分配给农户养殖。等鸭子养大了,龙头负责收上来送给杜忠武屠宰。没费什么力气就把鸭子养起来了,杜忠武觉得赚钱太简单了。

  杜忠武:有这些人怕啥,有放雏的,还有做饲料的了。就觉得非常,很自豪,就觉得这买卖要做大。

  那时候,杜忠武每天都哼着小调儿,干起活来也特别有劲儿。可2个月后,第一批鸭子出栏的那天,杜忠武却再也唱不出来了。

  杜忠武:放的没有计划,你今天放养就得考虑明天,回收那天是哪天回收,能不能屠宰过来。

  杜忠武承诺包回收,龙头为了多赚钱,鸭苗有多少发多少。每天回收的鸭子高达1万多只,屠宰场的屠宰量却只有6000只。杜忠武只能召集所有工人下了一条死命令,工厂24小时开工。

  妻子王秀娇:车间这边没下班,那边又上班了,都搞成那样,就是。

  员工焦树辉:那就是堆积如山相当于,刚开始的库房也都小,货还没地方放。

  杜忠武知道必须赶紧把鸭子杀完卖出去。但这时候从市场上传来的消息,让他的努力全线崩溃。

  2007年10月,全国白条鸭市场突发逆转。原本批发价一吨一万元,短短一个月竟然直降到6000元。鸭子不杀是亏,杀了卖还是亏。养鸭四个月,杜忠武没赚到一分钱,还欠下200多万元货款。大集团能赚钱,为何自己亏本?没等杜忠武想明白,合作的几个龙头就找上了门。

  朋友李成军:你这东西都压上了,这一个要钱,俩要钱,大伙儿一传都觉得不行了,所以说老百姓都起哄了。

  员工赵雪:就天天像上班似的,比咱们上班的去的都早,坐在办公室,你进去不用跟任何人说话,你进去,除了咱们工作人员之外,剩下全是要钱的。

  杜忠武:那时候眼睛才知道上火了,这眼睛整个出血了,红了。

杜忠武的创业经历更是家喻户晓。因为养鸭子,他曾经倾家荡产,却仅用一年就迅速翻身。6年时间,他把一个小作坊变成年销售额近4个亿的集团,不仅自己创造财富,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陷入这样的境地,杜忠武哭笑不得。他没有心思唱歌,每天只有一件事,找人借钱。曾经风光无限的“东北毛王”,如今倾家荡产,借钱也变得异常艰难。没有人知道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在腊月二十八那一天,工人们都回家准备过年了,杜忠武却一个人偷偷躲进了车间。

  员工赵雪:就看着他,手在链条上一划拉,眼泪唰唰的往下流。见他流眼泪了我们也不敢去劝,爱面子。都在背后,就是想怎么能帮他,其实谁都帮不上。

  杜忠武:我可不想哭。

  杜忠武:觉得很平常就过去了,但当时觉得是太心酸了。尝到人做到失败的时候,就是你无论长得多高大,在人面前感觉自己太矮小了。

  有人劝杜忠武卖了屠宰场抵债,但他不愿意再走收鸭毛的老路。东拼西凑还清外债,他把村里所有亲戚朋友召集起来,用联保的方式从信用社贷款200多万元,这一次,他要用自己的模式来赚钱。

  杜忠武:让这个龙头在中间又拿去很多钱,最后实际农户剩的利润还是在1元到2元之间,饲料厂还拿点,所以说我把这几点已经看透了,就不那么做了。

  经济实力不足,管理经验不够,自己照搬大集团的模式只能是死路一条,杜忠武决定跳过龙头直接和农户合作。可他一上门,农户不是闭门不见就是一口回绝。

  养殖户黄文华:给养殖户的印象就是,当时我养的鸭子是别的公司的,当时人们背后议论啥,就是说养这块儿鸭子不给钱。

  公司员工王旭辉:利润多少钱给你算好了。他马上就给你,给你否了,说你们公司信誉不好,不给你养。

  在大伙儿看来,杜忠武几乎倾家荡产,哪里还有什么实力,因此谁都不敢冒险。杜忠武知道,自己必须想个法子让养殖户安心。

  她叫马艳芳,和杜忠武是铁哥们,2008年杜忠武找上她时,马艳芳也不愿意养鸭。但随后杜忠武就开出了一个让她无法拒绝的条件。

  杜忠武:一万只鸭苗放在你这,直接交给你1万元钱,保证你这,最后算账的时候,按合同算,看你挣一元钱超过,是你的我再给你补。

  养殖户马艳芳:一个月都能挣一万元钱,这不是做梦吗,咱们上哪儿挣这些钱去,我说太高兴了,我说养,咱养。

  用提前给钱的办法/ ,杜忠武找到了近20户农户养鸭,随后他也一头扎进鸭棚。东北规模化养殖肉鸭的企业并不多,杜忠武看准这个市场空白,注册了自己的肉鸭品牌。

  这是沈阳的于洪市场,每天全国各地的批发商汇聚在这里。2008年第一批肉鸭出栏后,杜忠武在这里设立了销售点。因为直接和农户合作,成本大大降低,产品很快得到东三省经销商的认可。

  吉林省经销商马胜军:因为在地理位置上,确实是说有优势,运费照南方货整体来说要便宜一点点。

  黑龙江省经销商王先生:到这儿来进货,感觉到这个企业确实讲信誉,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规格也全。

  全国肉鸭市场回暖,杜忠武随行就市扩大规模,2008年出栏肉鸭近1000万只,销售额5000万元。蛰伏一年,杜忠武终于能够扬眉吐气,放声高歌。

  记者谭思晨:那会儿就是这种心情。

  杜忠武:觉得非常壮观大气,就是好像一个成功者的心声。

  财富每年翻倍增长,一场骗局突如其来,舍、得较量中,他选择损失140万元,年销售额却因此从1个亿到4个亿。

  2010年,杜忠武拥有四个养殖合作社,400多户农户给他养鸭。一天,一个自称姓刘的山东人找到他,酒桌上推杯换盏,对方透露自家产鸭苗,要比市场价低2毛钱。这句话一下子说到了杜忠武的心坎上。

  杜忠武:一只咱就多花2角钱,一年要是杀300万只,那就是60万没了,我说这账也要算。

  每个月光鸭苗就开支50多万元,杜忠武早就想再找一家供应商。而那位刘老板送来的鸭苗,也给了他一个惊喜。

  养殖户黄文华:以前进来的没有这么精神的,从筐里倒棚子里,它就散开了,散开了跑的还挺欢的。

  杜忠武:人看家的有特殊品种,肯定占优势了,我还合计,还好事儿了,进着好品种了。

  好品种就意味着新的利润增长点,鸭苗源源不断从山东运到基地,杜忠武盘算着要用这批鸭子开辟新市场。可半个月后刘老板的一个电话,引起了他的警觉。

  杜忠武:钱给我打过来,我说下午给你打,上午给我打三次电话,到下午还给我打电话。我觉得不对。

  价值100多万元的鸭苗,已经给了90多万,区区6万元尾款,怎么要的这么急呢?杜忠武预感大事不妙。可农户家的鸭子活蹦乱跳的,能有什么问题呢?杜忠武把十只鸭子放在秤上的时候,大伙儿才明白问题在哪儿。

  赵雪:饲料还是吃的一样多。正常的鸭子到20天都长2斤多了,那鸭子就长了一斤多。

  王旭辉:它这到十八九天还跟咱这个七八天,十天的鸭雏是一样的。

  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品质和之前养的樱桃谷瘦肉鸭差了一大截,杜忠武的惊喜变成了惊吓。鸭子光吃不长肉,养殖户也一下子急了。

  养殖户黄文华:鸭子,等着超过三斤这算利,那咱的连本都没出来,那当时肯定的。

  养殖户李海霞:那肯定担心,那会儿就已经看出来,就是赔钱了。

  按照合同回收,一只鸭农户就亏2元钱,就在大伙儿叫苦的时候,杜忠武宣布,承担农户的全部损失,每只鸭子还追加1元钱的利润。鸭苗就已经亏了近50万元,杜忠武的这个决定在公司内部起了极大争执。

  员工王旭辉:就反对这个,这个啥,一元钱。

  记者谭思晨:觉得其实不用给?

  员工王旭辉:这几十万就可以不用给,一共是100多万。

  妻子王秀娇:毕竟都是咱们拿钱,你说啥都,别人说啥的都有。

  杜忠武:我搞这几个企业,感觉像走进三国一样,就是相当于成立一个小国家一样,那么真要得人心,这人心是谁呢,员工和养殖户、经销商。

  杜忠武认为,只有小生意才图小利,他要做就做大生意。所有的次品鸭子全部回收,杜忠武比预计的多亏了140多万元。可找他养鸭子的农户更多了。

  养殖户王文华:岁数大的人都讲这句话。

  记者谭思晨:什么话?

  养殖户王文华:得民心得天下。

  养殖户王发荣:我哪儿也不去,我就搁这儿,他不管是对我效益有多大,就算马上不给我开支,我也在这儿干。

  借着鸭种事件杜忠武再度赢得民心,但他也知道,这种失误对公司信誉是致命打击。他决定从根源上杜绝这种可能。2010年底,杜忠武从银行贷款1000万元,建立起自己的种禽孵化基地。

  杜忠武:产品质量从哪儿抓,从种鸭哪儿就得开始抓,一直到出产品,整个这条生产线自己都掌握住,包括饲料配方。

  杜忠武把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建厂,三年时间,饲料厂、种鸭基地、屠宰加工厂、羽绒加工厂拔地而起。他拥有了从饲料、育苗、屠宰、加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这在辽宁省整个鸭产业都非常少见。有了更多的时间,爱唱歌的杜忠武登上了台安县春节晚会的舞台。明星、企业家两重身份,助推他的肉鸭品牌越来越热,2012年,企业年销售额将近4个亿。

  朋友郜巨臣:人家就是德才兼备,你占一个方面肯定不好使,人家哪方面都行,所以才能得天下。

  现在,工厂外有4000多农户在给杜忠武养鸭,工厂里1000多个农民就业。从小作坊到大集团,6年时间,杜忠武已经成为当地鸭产业名副其实的带头大哥。

  记者:谭思晨

  摄像:邓贻强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驼奶产业淘金第一人江洪海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
要说在养殖行业,做乳品养殖的养殖户大多都会选择养奶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蜂改变命运年售600万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
全国养蜂的人很多,单身的大都处在自给自足,或是少量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虫三个月赚三百万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
蝗虫泛滥成灾,当地老农苦不堪言,种植的农作物又将颗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钱龟带来亿万财富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
说起养殖赚钱,邓群晔很有心得。在没有养殖金钱龟之前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露价格上百元变赚钱宝贝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
在云南和四川现在正是松露采挖的季节,有的村子甚至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把天麻卖出2000多万元的秘密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
在云南省昭通市海拔1700多米的大山上,野生天麻外表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