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雪君:时尚女郎到深山种植咖啡创业的财富故事


万雪君,从销售员一路到自己创业当老板,2011年企业销售额超过2个亿,生活轻松舒适。可这一年,她却突然放弃了北京的一切,跑到云南一个偏僻的大山里种植咖啡创业。大山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她呢?
[致富经]转让亿元资产深山掘金的女人(20140219)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三农致富殿堂

>>>《致富经》官网

  万雪君:右边是悬崖峭壁,左边万丈深渊。不敢向左边看。

  她叫万雪君,这条险峻的山路,是她2012年花半年时间修的。每次开车行驶在这条路上,万雪君都心惊肉跳。她告诉记者,这条路的终点藏着一个宝藏。而一年前,这个宝藏在很多人眼里还只是一个传说。

  朋友吕宗林:在那里藏了一百多年,都没有人去挖掘。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局农业产业化与乡镇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张茂云:很多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故事,包括本地大理的人。

  宾川县人民政协原副主席冯志军:没去过。

  记者:是个故事?

  宾川县人民政协原副主席冯志军:故事,对,包括我们也没去过。

  朱苦拉村,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却因为一样东西让它不同,那就是这片13亩的咖啡林,24棵一百多年前种下的咖啡树。

  万雪君:尝一下。

  记者:这一颗价值就不同?

  万雪君:肯定不同了。

  记者:一百年的咖啡果。怎么吃呢?

  万雪君:剥完皮里面有果肉,它的糖分很高,对,一会儿你就精神了,中午不用午休。

  记者:酸酸甜甜的。

  万雪君:是的。

  一棵咖啡树能成长百年,在世界各地都非常罕见。朱苦拉村这片百年咖啡林,曾被业界认为是个不存在的传说。如今,万雪君不仅把传说变成了现实,企业创造财富的速度也因此增加了十倍,我们来看万雪君的创业故事。

  公司经理周辉:赐给万雪君董事长的,算外汇,法国人送给她的外汇,上帝赐给她的。

  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秘书长陈德新:了不起这个姑娘,那是空前绝后的一次,现在再要组织这样的活动,我不知道要来一个什么总来组织,我认为只有万雪君,非她莫属。

  万雪君一来就开始指挥村里的姑娘小伙儿采豆。她说,朱苦拉咖啡现在在业界一杯难求,她要在2个月内收购到加工一年的咖啡豆,这些豆子将带给她至少三千万的销售额。万雪君种咖啡不过三年,但记者发现她的手和同龄人比,显得特别粗糙。

  万雪君:我觉得我拿我的这双手来换它们,我觉得很值得,非常值得。

  其实万雪君完全不用过的这么辛苦,三年前她在北京拥有年销售额超过2个亿的企业,每天的生活就是开着跑车,打打高尔夫,做做美容。但2011年,她却突然放弃了这一切,到宾川县一个偏僻的大山种咖啡,吃尽苦头。而这都源于她心中隐藏的一份愧疚。

  万雪君16岁时从宁夏的小山村来到北京,她知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一定要努力。2000年,万雪君在一家照明企业做销售员,为了省钱,她骑着自行车跑工地拉订单。而为了能多跑一个工地,她甚至不敢大口喝水。

  舅舅牟洪雷:别的不说,你不吃不喝你抗着,你这个上厕所总得去吧,她是只要一工作起来,她上厕所就忘了。

  朋友桑秀江:真的用女汉子都不能形容她了,我觉得这个词在她身上太软弱了。也太软弱了。

  朋友姜立志:反正大家就是认为她是工作狂,基本上都是这种定论,其它的评论不了。

  吃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苦,万雪君的业务越做越大。2006年,她和人合伙在北京郊区开了一个照明设备加工厂。靠着做销售积攒下的人脉,万雪君拿下北京很多地产项目的订单。随后,她抓住北京奥运会的机会,把产品送进鸟巢、水立方。2011年时,万雪君拥有三个公司,每年销售额超过2个亿。但这时候,朋友们发现万雪君突然消失了。直到9个月后她才再次出现,不仅人一下子像是老了十岁,而且一回来就卖房卖车。

  舅舅牟洪雷:都可以带你去看一眼,她卖的那房子,很近。

  朋友桑秀江:不可理喻的疯子,真的,不可理喻,人家疯子能劝,她劝都劝不了。

  消失的这九个月,万雪君到底在做什么?吃尽苦头才拥有的亿万生意,万雪君为何说放弃就放弃?

  万雪君:好呐,你知道我是谁吗?小雪是谁?我是不是你的女儿。

  这是万雪君的母亲李元荣,自从几年前患上老年痴呆后,生活就几乎无法自理,在万雪君面前,母亲就像个孩子,她也会想尽办法逗母亲开心。但背后只要说起母亲,万雪君都会有点控制不住。

  万雪君:其实我是尽量想开心的事。其实我母亲这个病与我在北京也有关系的。

  万雪君照顾着母亲,可她实在是太忙了。出去谈生意的时候,有很多次都把母亲忘在车里。

  万雪君:谈完事一出来之后,看到车窗开这么多,我就意识到我母亲还在里面,走近一看,她就这样,很着急,腿都有点发抖,她肯定要上厕所,我把车门拉开之后,我就带着她慌慌张张去找卫生间,车门都没关的。

  母亲的病情时好时坏,万雪君觉得和自己照顾不周有很大关系。2011年,她决定在大理給母亲买栋别墅养老。在交谈中万雪君得知,卖房的是一个姓吴的归国华侨,种咖啡还有600万的资金缺口。这一下子就勾起了万雪君的好奇。

  万雪君:当时我自己还是有点钱的,我说,那我跟你一起种,我当时都没问这个种咖啡是怎么回事,有多少的收益。

  吴总有管理和技术,万雪君不缺钱,在大理陪着母亲,还能玩票种种咖啡,她当即拿出600万元入了股。

  这里是宾川县钟英傈僳族彝族乡,吴总的咖啡基地有1万亩,但万雪君认为只有规模化种植才有利润,要干就一次到位,2011年她又花了28万元钱在这儿承包了2万亩种咖啡。一下子拥有好几个山头,万雪君心里美滋滋的。

  万雪君:两挥手,左挥手右挥手,都是我们的,感觉自己不但是自豪,还是有点富有。

  这里属于宾川县移民搬迁地带,因为土壤贫瘠村民早就搬走了。这座山在万雪君来之前,已经荒了很多年。

  公司经理周辉:挖出来有百分之六七十跟这个一样。

  记者:都是石头吗?

  公司经理周辉:对,送给其他那些种咖啡的企业,送给他们都不会要。认为这个地方什么也不能长。

万雪君,从销售员一路到自己创业当老板,2011年企业销售额超过2个亿,生活轻松舒适。可这一年,她却突然放弃了北京的一切,跑到云南一个偏僻的大山里种植咖啡创业。大山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她呢?

  咖啡对土壤、水源的要求很高,山上全是石头根本没法种,万雪君这才知道自己看走了眼。可山一包就是60年,也不能闲着,万雪君决定多花点钱改造改造。但这改造的成本,简直高的吓人。

  大姐万红燕:这个山里面,种这个咖啡真是用人民币堆起来的,你看像从开发什么的,像这个石头,咱们都用人工一个一个捡,捡着扔到下面。

  宾川县人民政协原政协副主席冯志军:当时我们有的人这样说她,说是万总,你小心开宝马进来,开拖拉机走。

  每个月光捡石头的人工费就要花掉十几万,这样的投入让员工看的心惊胆战。而没过多久,股东吴总就以风险太大为由要求撤资,还带走了整个技术团队。剩下自己一个人,万雪君一下子懵了。

  万雪君:一定要坚强,你不坚强没有人替你去坚强。当时就是可以说,除了我自己的员工,我觉得太多人都抛弃了我。

  原本以为是小打小闹,却不料越陷越深。万雪君根本就不懂种咖啡,1万亩没见收益的咖啡苗、2万亩待开发的荒山,更像个看不见希望的无底洞。家里人劝万雪君趁早收手,打道回北京。但她却有些不甘心。

  万雪君:我从小就不怕吃苦的,我觉得做每一件事都需要付出,那你的回报预示着你付出的多少,这是对等的。

  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万雪君认为咖啡产业比北京的照明企业更有发展前景。她变卖了北京公司的全部股份,折现5000多万元,又陆续卖掉了北京的十几处房产。共转让了资金超过一亿元,而且全部投到了荒山上。山上缺水,她就不计成本全部铺上滴灌,咖啡三年结果,她在地里套种香蕉、芭蕉以短养长。就连拉水管这种小事,万雪君都要亲力亲为。山高路陡,万雪君手上的疤,就是从10米高的坡上摔下来留下的。

  万雪君:干树枝一下子两棵扎在我的这个手上,血顺着这个胳膊往下流,就感觉好像不对,一看衣服全是血,就看到骨头了。

  公司员工万立:然后就看见她那个血,特别是,看着特别让人心疼。

  2012年,让万雪君流血又流泪的咖啡成熟了。由于海拔高,咖啡不容易生病,产量相当高。咖啡鲜豆市场收购才几元钱,万雪君决定自己来做加工。云南是中国咖啡的主产区,同行很多,要想迅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产品必须要有亮点。但万雪君此时根本没有能力再投入了,谁都没想到,她竟然从当地不需要什么钱的东西上找到了办法。

  宾川县是知名的水果之乡,柑橘的种植面积高达十几万亩,种植户卖橘子时,万雪君观察到,这种个头小、不好看的称为二级果,往往都是半卖半送,这让万雪君有了一个想法。

  他叫陈德新,专注研究咖啡几十年。2012年万雪君找到他,希望能把咖啡和柑橘混搭,做果味咖啡,这个想法让他非常兴奋。

  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秘书长陈德新:这是一种创新,它不仅是产品的构思创新,关键是这个产品的技术路线是创新的。

  陈德新做食品工程多年,这个技术并不难。经过无数次试验,他找到了最佳的搭配口感。万雪君把果味咖啡定价为180元一斤,除了做礼品团购,还推进了很多大众消费的咖啡馆。

  昆明市消费者:比较有新鲜感的这个。

  记者:混搭的感觉?

  昆明市消费者:还是很不错的,应该比较适合年轻人。

  昆明市消费者:先喝下去的时候,有点水果清香,然后有点涩涩的感觉,喝后感觉很好,后感很好。

  根据宾川的特色水果,万雪君先后推出柑橘味、葡萄味、石榴味的咖啡,多元化的口味不仅吸引来更多普通消费者,还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

  宾川县农业局局长杨映红:也是到这里来喝过,我说,这个是好东西。

  宾川县人民政府县长阿泽新:柑橘、葡萄和咖啡这几个产业一块去做,一块去推动,假如做到一定的量,对我们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会有好处。

  果味咖啡让万雪君露了一把脸(来自创业网: /),但她觉得这只是暂时之计,做咖啡还是要专业和品质。2012年,她决定进入一个名为朱苦拉的地方。传说那里有一百多年前法国传教士留下的2棵咖啡树。但那个地方很少有人进去。

  万雪君:朱苦拉这个古咖啡林,太多人认为是一个谜,真是能长一百多年的话,那我种下去的咖啡,可以有几辈子人来享受,所以我也是很迫切。

  朱苦拉村,这个藏在山坳里的小村庄。一年前还只有一条土路通向外界,村民出行只能步行或者骑马。因为地势偏僻,很少有外人进来。万雪君花半年时间在这里修通了公路。2013年12月,从县城开车5个小时,记者跟随万雪君走进了朱苦拉村。

  在这户人家,这个人手里端的东西,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万雪君告诉记者,朱苦拉村有个奇特的习惯,不管男女老少,都不喝茶只喝咖啡,现在就是在炒咖啡豆。不过这炒豆子相当需要技巧。

  记者:不行了,我要炒糊了。快,你来。

  咖啡豆炒成黑色,用石磨磨成粉,放进老水壶,加水、加糖,用柴火煮到沸腾,是当地流传百年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换个人来做,口感却千差万别。

  村民:香,非常香。

  记者:比起外面喝的呢?

  村民:醇香味,香味比较浓。

  宾川县平川镇党委书记俞少敏:特别是他这种熬法,喝不着,这个就是原汁原味的,非常好喝。

  万雪君第一次进来的时候也和记者一样兴奋,而且她发现这里还有一样更珍贵的东西。顺着这条小路越往前走,随行的咖啡专家陈德新就越激动。他告诉记者,一年前跟着万雪君他才第一次走进这里。

  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秘书长陈德新:彻夜不眠,一晚上都睡不着觉的。

  公司经理周辉:教授激动了,流泪了,以前没路,一直顺着爬下来的。

  这首歌是当地县政府后来请人创作的。传教士带过来的2棵咖啡树,已经长成了13亩咖啡林。经过业内专家鉴定,其中24棵树龄上百年,万雪君感觉到,朱苦拉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会带来无法估量的财富。

  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秘书长陈德新:它在中国咖啡史和世界咖啡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不可估量的科研的历史前景。更有甚者,它是中国咖啡的活化石。

  万雪君:老天爷都在眷顾我,我发现我真的是确实没有计划,怎么好事都赶到我这里了。

  宾川县人民政府县长阿泽新:朱苦拉咖啡它具有唯一性,除了有基础的条件,有市场前景以外,有文化的魅力,那么这个产业生命力和灵魂会更强。

  万雪君一定要把这里挖掘出来。咖啡林属于不同的农户,在当地县政府的帮助下,她与农户签订协议,不管价格如何波动,都按当时国际最高价格回收鲜豆。随后,万雪君抢下“中国虹吸壶咖啡师大赛”的主办权,把来自12个国家的专家评委请进了朱苦拉村。百年工艺制作出的朱苦拉咖啡,国外专家认定其一杯的价值超过100美元。

  宾川县平川镇党委书记俞少敏:至少能够卖100美元左右。

  记者:100美元左右吗?

  宾川县平川镇党委书记俞少敏:100美元,我们都不敢相信。

  张玲:在咖啡业界,朱苦拉咖啡现在已经是一杯难求。因为它产量非常低,但是也非常稀有,品质也好。

  13亩百年古咖啡林年产鲜豆仅1.2吨,万雪君全部制作成咖啡礼盒,卖价高达1800元一斤。同时,她又在朱苦拉村发展百年咖啡树的二代,种植面积近800亩。

  2013年,万雪君的万亩咖啡基地迎来盛果期,每天工人全部出动加紧采豆。曾经的荒山,在万雪君的手上彻底变了个模样。

  宾川县钟英傈僳族彝族乡乡长毛跃龙:原来是,我们说的望山兴叹,现在确实是,大家都有点震撼了。

  云南省妇联主席和红梅:她的这种胆量、勇气和对市场的敏锐把握,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一个城市商业精英向农村农业产业的一个转身。

  现在,一有空的时候,万雪君就会带母亲在山上散散步,说说话。她说比起在北京,现在的生活她感觉更充实、更有意义。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驼奶产业淘金第一人江洪海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
要说在养殖行业,做乳品养殖的养殖户大多都会选择养奶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蜂改变命运年售600万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
全国养蜂的人很多,单身的大都处在自给自足,或是少量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虫三个月赚三百万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
蝗虫泛滥成灾,当地老农苦不堪言,种植的农作物又将颗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钱龟带来亿万财富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
说起养殖赚钱,邓群晔很有心得。在没有养殖金钱龟之前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露价格上百元变赚钱宝贝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
在云南和四川现在正是松露采挖的季节,有的村子甚至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把天麻卖出2000多万元的秘密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
在云南省昭通市海拔1700多米的大山上,野生天麻外表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