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澄 80后创业卖袜子建袜子博物馆赚千万


大三退学、卖房创业,当时22岁的朱澄破釜沉舟的举动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2013年4月12日,朱澄累计投资500多万元钱,打造的3000多平米的袜子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离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仅2公里,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袜子企业前来参观。
[致富经]85后大学生卖掉婚房创业之后(20140122)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三农致富殿堂

>>>《致富经》官网

  编导:尧璇

  摄像:董浩

  朱澄:好,来了啊,来来来。

  记者来到朱澄的公司,他正跟员工一起试穿一批新款的袜子。

  市场部经理庞君:这个分得开吗?回个眸。

  公司每一批新款袜子设计出来,朱澄都要领着员工进行试穿,并提出修改意见,试穿袜子的模特都是公司的员工。

  朱澄:它这个原料挺好的。两个颜色结合,视觉上腿也变细了,没有说你腿粗。我们公司的180斤庞经理马上穿了一条女士裤子要闪亮登场。有请庞经理闪亮登场。我们拿女模拿这个试这个袜子漂不漂亮,我们拿男模来试这个袜子好不好,牢不牢。实践证明牢不牢?

  众员工:牢。

  朱澄是当地的一个传奇人物。2004年,他考上了大学,而读完大三第一个学期后,他却退学回到老家,创办了一家织袜厂,开始创业,这一年他22岁。

  从朱澄创业起,他一系列举动总能吸引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也在行业内引起震动。2013年他获得“江苏青年创业奖”。

  江阴市某袜子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军:想象不到他会把袜子做成这个样子,太美了,一个小东西能做成这样子,大家都想象不出的。我们业内的人震惊了一下,很震惊。

  高中同学徐文斌:他就突破传统的袜子。我感觉这个思维太突破了。

  引发最大震动的,是2013年朱澄建成了中国第一家袜子博物馆。这里展出了他从世界各地收集的3000多双各式各样的袜子。有人来这里看袜子,还有人是奔着朱澄来的。

  游客 女1:看一下创始人,有一点好奇,说是80后的一个男孩子在做的。过来以后感觉给自己丰富了很多东西。

  游客 女2:年轻人怎么会对袜子工艺这个文化感兴趣,把它创建起来。为什么有这个理念。

  朱澄为什么会钟情于别人眼中不起眼的袜子?创业6年,他究竟有怎样让人震惊的思路?这一切,还得从他大学退学说起。

  2004年朱澄考进了河海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2007年寒假的时候,同学们都准备回家过年,而读大三的朱澄却办理了退学手续,要回家创业。

  这里是朱澄的老家。朱澄退学,为的就是回来办一家袜厂。袜子是当地的传统产业,镇上大大小小的织袜厂有50多家,朱澄的父母也曾在袜厂打工。对于朱澄回家办袜厂,很多人都不看好。

  村民赵英:多得不得了,我们是基地,我们整个华士镇是袜厂的基地。

  村民薛锡铭:人家的袜厂时间长。我们认为他没有什么基础。

  村民吴楚:竞争多,关键是竞争。

  退学回家后不久,朱澄又跟父母提出,他想卖掉市里的房子,用卖房的钱办袜厂。房子100多平米,是父母贷款买的,已经住了9年。听到朱澄的话,一向沉默的父亲气得一个人直接回到了农村的老家。

  朱澄的父亲朱瑞国:我不卖,我说你要卖你自己卖。

  朱澄的母亲吴蓉:我眼泪都掉下来了。没有一家人卖掉自己的房子去开厂的。大家都不理解,没有一个人理解。

  2007年3月26日,朱澄替父亲签字,卖掉了房子。他至今还留着当时的卖房合同。

  朱澄:当时我的房子卖了46万5。这是破釜沉舟的一张合同,对于我们家庭来说一旦失败的话,我父母一辈子所有的心血都没有了。

  大三退学、卖房创业,当时22岁的朱澄破釜沉舟的举动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2004年,朱澄考进了河海大学。因为父母都在袜厂打工,他就从老家的袜厂批发袜子,到学校里卖。2005年夏天,他攒了第一笔3000元钱,为了留个纪念,他注册了自己的袜子商标。除了在学校卖,他还背着袜子到南京、上海、北京的批发市场去推销。读大三的时候,朱澄靠卖袜子已经攒下了15万元。

  2006年年底的一天,朱澄看了一本书,书里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退学回家开自己的袜厂。

  朱澄:他说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做最小的东西或者无形的产品,当时这句话一下子刺到我的心。我说袜子就是最小的东西。我应该要破釜沉舟去干一把。理想想多了,未来就没有理想,也就没有实现理想的冲动了。我现在必须要出来。一刻等不了。

  朱澄退学了,准备用自己的15万元存款回家开袜厂,结果发现,这些钱根本不够。他卖掉了家里的房子,还找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元,共凑了60多万元。

  买了6台织袜机,租了两间门面房,招了6个工人,2007年4月,朱澄的袜厂开工了。一个月后,朱澄拿着生产的袜子去推销,但走了当地几家超市,他发现货架上都是几个知名品牌的袜子,自己的袜子没有任何优势,根本没有和超市合作的实力。

  袜厂一个月生产的5万多双袜子全部积压,光原料成本就20多万元。朱澄手里也没了流动资金。

  朱澄:在学校做的话我是没有压力的,人家要我就去批,等于我是没有库存的。后来进入以后才发现不是这回事,因为机器是24个小时不停的,但我的客户不是说24小时不断的。卖给谁去。

  朱澄意识到,自己的袜子在传统商超渠道短时间很难打开市场。如果这样下去,袜厂就无法运转。朱澄开始跟当地的很多小袜厂一样,给大袜厂做来料加工,收取加工费。有钱赚,但利润很低。

  朱澄:虽然我一双袜子赚几毛钱,但是至少我的企业在转起来。

  朱澄把赚到的钱全部用来扩大规模。到2008年,他的袜厂有了30台织袜机,也搬进了新厂房。

  但来料加工这条路并不是朱澄要走的。看着当初卖不出去的5万多双自己品牌的袜子,他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想法不仅让他一单生意就把积压的袜子全卖出去,也让他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

  2008年临近春节,朱澄想到,一些企业在过年的时候,都会给员工发福利。精心设计后,朱澄决定把袜子做成礼盒推销给当地一家大型企业。

  朱澄:库存是五万多双袜子。我说一盒里装20双,那我就2500盒左右。华士镇最大的企业有三千多名员工。他们的工厂今年发袜子的话,那我们的库存一下子解决了。

  产品部经理徐菲菲:说实话不抱太大的希望,觉得不太可能,因为像那么大的集团,它有很多选择。以前也没有说我送礼送袜子的。

  当时,朱澄就是要把袜子推销给这家集团公司。2008年春节前的一天,朱澄提着一盒袜子找到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一见面就被拒绝了。

  朱澄:他说小朱,我们每年有来推销袜子的,我从来不要的,因为华士镇袜厂太多了,他说我不要。

  朱澄早就料到会是这种情况。他从袜子礼盒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新年贺卡,请求董事长签个字,这一下把对方整蒙了。

  朱澄:当时他也很奇怪,干吗要求我签字。我就跟他们讲,这张你亲笔签名的贺年卡,我要把它复制三千多张,然后每一盒里放一张,让你的员工拿到袜子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老板的祝福。

  朱澄至今还保留着那张贺卡。当时,他这个出乎意料的做法,打动了那家集团的董事长。

  朱澄:他说行,今年我就发袜子,然后带着这张贺卡。

大三退学、卖房创业,当时22岁的朱澄破釜沉舟的举动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2013年4月12日,朱澄累计投资500多万元钱,打造的3000多平米的袜子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离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仅2公里,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袜子企业前来参观。

  对方当即同意买3500份袜子礼盒,也就是7万双袜子。朱澄又生产了2万双,加上原先积压的5万双袜子,完成了30多万元的订单。

  朱澄:这笔生意成功以后,不光是盘活了我的资金。更多的是给我的信心上打了一剂强心剂,我觉得礼品这个渠道可以干,一盒一盒的袜子可以卖。

  朱澄开始跟一些礼品商贸公司合作,给企业订制袜子礼盒,加上一些外贸加工订单,一年的销售额达到了500多万元。

  2010年年初,朱澄决定进军全国市场,他开始参加全国性的礼品展会,反响很好。

  山东省临沂市某礼品商贸公司总经理宋健:因为礼品讲究新奇特,袜子也符合这个特点。

  江苏省常州市某礼品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娟:之前的话也没有人把这个产品推到礼品市场上,蛮有新意的。

  展会后,拿样的礼品公司有几十家。可奇怪的是,半年时间过去,没有一家要求再订货的。朱澄到客户那拜访才知道,他的袜子礼盒根本卖不动。当初信心满满的客户也都很无奈。

  山东省临沂市某礼品商贸公司总经理宋健:说不出来哪里好,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好。卖点不够清晰。

  江苏省常州市某礼品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娟:真的没有卖点,它就是一双袜子。

  朱澄:说不出哪个不好,这是最最危险的,比如说这个袜子哪里哪里是很好的,这个地方就是不好,如果你改进了一定可以,这样我就有一个方向去做了,现在我没有方向。

  朱澄开始反思,自己袜子礼盒的卖点究竟是什么呢?

  朱澄:为什么我们的东西叫好不叫卖。做袜子的把70%的精力放在做包装上,那是本末倒置。不管我是在礼品渠道卖还是传统渠道卖,其实我最终卖给消费者的还是袜子。

  2010年年底,朱澄带着公司的六、七个人一起来到当地的超市,在卖袜子的货架蹲点,看看究竟什么样的袜子才是最受欢迎的。他们观察了一个月,终于有了重要发现。

  朱澄:发现有两种,一种是品牌,还有一种是上面有功能的,舒适、防臭、抗菌等等,这些我发现顾客停留的时间很长,既然没法迅速做起品牌,我们把一个功能切入进去。很多人买了袜子以后都会有一个感觉,穿了以后勒在脚上很紧,当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朱澄在公司成立专门的小组,研发一种不勒脚的袜子,他要把“不勒脚”作为自己袜子的卖点。

  朱澄:你可以任意拉,任意拉,用力再用力再用力。

  记者:不会坏吗?

  朱澄:不会,你用力,扯,停一段时间。

  这就是朱澄公司研发的不勒脚的袜子。

  朱澄:同样是一双男人的袜子,拉出来差别这么大。这就是我们的专利产品。经过多次反复洗涤以后不会出现垮掉。

  在不勒脚的基础上,公司又相继研发出了孕妇袜、老人袜、旅行袜、糖尿病人袜等一系列功能性袜子。

  朱澄:因为孕妇的话特别是后期,我们脚都会出现一个水肿,如果常规的袜子,第一这一块位置勒得非常紧,出现一个很深的勒痕,不利于血液的循环,我们这一款袜子做得很松,不会出现勒痕,但是下面这一部分我们相对做得带有一点压力,让血液可以促进它的循环。在这里上面我们口子也是非常大的,只有上面很小的两毫米的橡筋。

  2011年年初,朱澄带着新产品重新找到当初合作的礼品商贸公司。这一次,客户看了都很有信心。

  山东省临沂市某礼品商贸公司总经理宋健:拽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幅度我在过往当中没有见过,刚才开玩笑地讲,没交钱绝对不敢这样拽。

  江苏省常州市某礼品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娟:不用解释也不用跟别人多做什么推荐,一看一目了然。不勒脚,把这个卖点很突出来。

  可就在企业刚有起色的时候,朱澄决定,要建中国第一家袜子博物馆。

  妻子王筱奕:做一个博物馆跟我们做生产、经营完全不搭边。我是觉得不适合。

  创意中心经理苏泽中:开袜子博物馆,你能卖出袜子吗?你不能。

  朱澄:整个镇上就传开了,朱澄要搞中国第一家袜子博物馆,很好,当然他说很好两个字的时候,我都觉得他们其实在骂我。20几岁搞博物馆。爱出风头。

  2011年年初,朱澄宣布,公司积攒的200万元不用来扩大生产规模了/,而是用来建一座袜子博物馆。在一片哗然中,朱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澄:第一,中国第一家袜子博物馆,对我们企业的形象有好处,第二传澄不再是做袜子的一个企业,它还是做文化的一个企业。第三我可以搜集全世界各种各样的袜子,我就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做袜子的朋友。第四,万一我这个博物馆建了有游客来,我可能还可以盈利。我一定要干一个博物馆。

  朱澄了解到,日本有一家袜子博物馆,是日本一家上市袜子企业的内部博物馆。

  2011年3月,朱澄和妻子去了日本,参观了那个博物馆。

  2个月后的一天,朱澄突然接到日本那家袜子企业打来的电话,约他到上海的分公司见面,说要送他一份礼物。一见面,对方送给朱澄一大箱老袜子,但奇怪的是,每种袜子只有一只。

  朱澄:那个老板非常有心。给我准备了一大箱。当时他特意带了一句话过来,我很感动。

  日本某袜子上市公司中国分公司总经理佐藤慎也:我们有一些样品很珍贵的,只剩下一双了,我们自己也要留一半,另外一半也送给他,还有一个意思,一半在中国一半日本,预示着中日友好。

  收下了对方的藏品,朱澄也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他成为这家日本袜子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拿到了十多个品牌袜子的代理权。

  朱澄:游客如果来到我们的博物馆,看到你这么漂亮的袜子,如果他想买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后来他说小朱,那你可以卖,我可以给点品牌,你放在那边卖。

  2011年和2012年,朱澄多次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地收集袜子、袜子商标等等。

  由华士镇政府出面协调,这片占地30亩的建筑,让朱澄使用,打造袜子博物馆,只需要缴纳物业费就可以。

  2013年4月12日,朱澄累计投资500多万元钱,打造的3000多平米的袜子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离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仅2公里,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袜子企业前来参观。

  在袜子博物馆的旁边,朱澄又打造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袜子卖场,有1000多平米。除了销售自己品牌的袜子,朱澄还拿到了2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袜子的销售权。

  消费者贡丹艳:有一些物廉价美的,同时也有一些独家的代理的品牌,可以说既有高端的,也有我们大众消费能够接受的,这是比较好的。

  从2011年到2013年,朱澄公司的年销售额都保持在3000多万元。有人说他三年没有发展,而他,却把这看成自己飞跃的起点。

  朱澄: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传统行业如果再一味追求加法式的增长,我说我们未来会很累。我们做一个转型,把这次博物馆作为一个转型,我们还是做袜子,但是我们来试试看,文化这两个字到底能够给我们传统产业带来如何大的飞跃和转折。

  2013年11月,朱澄和万达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2014年他要把他的袜子卖场复制到全国。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驼奶产业淘金第一人江洪海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
要说在养殖行业,做乳品养殖的养殖户大多都会选择养奶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蜂改变命运年售600万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
全国养蜂的人很多,单身的大都处在自给自足,或是少量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虫三个月赚三百万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
蝗虫泛滥成灾,当地老农苦不堪言,种植的农作物又将颗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钱龟带来亿万财富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
说起养殖赚钱,邓群晔很有心得。在没有养殖金钱龟之前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露价格上百元变赚钱宝贝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
在云南和四川现在正是松露采挖的季节,有的村子甚至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把天麻卖出2000多万元的秘密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
在云南省昭通市海拔1700多米的大山上,野生天麻外表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