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豆涝后田间管理


遭受涝渍后,由于根系缺氧,易引起烂根、烂叶、落花、落荚,导致产量降低,甚至死亡。此外,土壤破坏还会加剧病害,有时会造成大范围的次生灾害。据研究,大豆在花结荚期若涝2-10天,产量会减少10%-40%。

要加强大豆花荚期渍害的应对措施:

1. 开沟排水:大豆耐涝能力差,怕涝。连续降雨时田间积水,应及时挖沟排水。一般应在大雨来临前组织人力挖排水沟,开展防洪排涝工作。

2. 散墒。及时中耕松土。中耕可打破板结,防止烂根。同时可以培土、防止倒伏。

3. 增施速效肥。植株生长前,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3%过磷酸钙浸出液,加0.5%-1%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植株恢复生长后,适当进行根部追肥,适当添加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4. 病虫害防治:灾后高温高湿天气,易滋生大量病原体,如蚜虫、荚螟、心丝虫等病虫害。及时调查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水排干后,可用多菌灵防治根腐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5. 合理化控:大豆生长过于旺盛、徒长时,应合理采用化学防治技术,喷洒多效唑、二甲胺等抑制剂,适当控制营养生长,防止落花、落荚,达到降低高度、增粗、并达到抗倒伏,提高产量。目的。

下一篇:红薯保鲜技术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方法
  •  
  • 农作物种植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