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彻底市场化 大豆产销如何调整


农业部大豆产业链信息预警首席分析师、咨询分析师、省内分析师、黑龙江省当地农户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当前大豆市场供需形势,探讨未来行情趋势、大豆产业发展和目标价格。提出补贴等建议。

后期黄豆市场价格将以稳为主

农业部大豆全产业链信息预警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尹瑞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徐学高

市场价格低开低走,销售进度慢于往年同期

2015年,东北地区大豆面积持续萎缩,除辽宁省外,其他省区大豆产量同比下降。

2015年新大豆开盘价为2.05元/斤,远低于2014年的2.25元/斤,价格在维持数日后继续下跌。 12月份,由于山东蛋白厂采购东北蛋白豆,市场价格小幅上涨。目前蛋白豆价格约为1.86元/斤,食品豆价格稍高,为1.9元/斤。黑龙江省嫩江县中粮储备轮换大豆收购价格10月为1.98元/斤,较2014年下降17.5%,12月降至1.88元/斤。据中储粮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东北产区大豆销售进度为19.8%,低于2014年26%的进度。截至12月中旬,吉林省农户大豆销售进度不足1/3,而往年同期基本销售完毕。内蒙古大豆销售量接近一半,较2014年进度高出40%。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如嫩江县),由于大豆轮转仓,销售进度较2014年同期快但整体进展仍较2014年有所放缓。

黄豆收益继续下降,规模经营主体受挑战

黑龙江省嫩江县火龙乡宏祥达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兆华算了一笔账:2014年,大豆种植成本每亩680元,收入600元,每亩亏损80元。元。 2015年,虽然柴油、化肥价格下降,亩产成本下降至636元,但大豆价格为1.75元/斤,较2014年下降0.7元/斤。加上单产下降,黄豆每亩收入513元,不一样。算上补贴,穆损失了123元。他表示,虽然2015年玉米暂储价格有所下调,但嫩江县玉米的利润仍比大豆高出300元。他正在考虑2016年是否种植大豆。

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不积极,局部地区存在“卖豆难”

由于下游产品需求疲软,加工企业担心未来价格下跌,基本按月采购。截至2015年12月,黑龙江九三集团累计采购大豆2万吨至3万吨,远低于2014年同期;嫩江县成益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采购大豆3000吨,2014年为8000吨;内蒙古海伦市东雪生物科技公司采购大豆5万吨,比往年减少2万吨。 2015年,山东蛋白厂一改往年的采购习惯,转而在海关内部采购大豆。东北地区大豆收购量仅为13万吨至14万吨,比往年减少18万吨至19万吨。四川等食用豆主要消费省份也开始转入海关内采购大豆。据黑龙江省贸易商判断,截至2015年12月,黑龙江省出口食用豆量预计在30万吨左右,远低于往年。

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国家不再参与临时储备收购,大豆收购完全市场化。加工企业市场收购不积极,农户卖豆困难。虽然部分地方有大豆国储轮换,但收购点不平衡,收购量有限。农民也很难卖豆。黑龙江省嫩江县国储轮换大豆,收购价格为该地区最高。周边县(市)的农民去仓库卖大豆,经常排起长队。据该县宏祥达合作社社长李兆华介绍,卖粮排队通常需要4至5天,押运费每天500元,这增加了卖粮成本。嫩江县海江镇五星村种粮大户张斌表示,该县国储大豆即将停止轮作,未来“农民卖得更难”。

后期国产黄豆价格将稳中偏弱

自2015年12月东北地区大豆小幅反弹以来,农户惜售。与此同时,蛋白质加工企业前期采购量较大,库存大多维持一个月以上。预计2016年1-2月大豆价格将逐步稳定。

随着气温升高,大豆不容易储存。同时,随着春耕临近,农民可能会集中精力卖粮。 3-5月,部分地区大豆价格可能继续下跌。尽管2015年大豆产量有所下降,后期市场大豆销售压力较小,但全国大豆暂储量预计仍将在500万吨以上。暂存拍卖更有可能在2016年6月启动,后期价格仍不容乐观。

非转基因黄豆需求略有缺口

杨九尊,中投公司天齐期货研究院大豆产业链信息预警咨询分析师

从消费端来看,国内大豆的消费主要分为商品豆、蛋白豆、油料豆、籽种大豆四个部分。

由于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差超过1000元/吨,下游产品价格难以匹配。油大豆的消费量大幅下降,而食用豆的比例则有所增加。考虑到今年原材料价格下降,全国非转基因大豆压榨量将会增加,但总量不大,预计年消费量在80万吨左右。

蛋白质含量超过40%的大豆将首先在蛋白质市场被消化。主要需求是山东等地的蛋白质加工厂。每月需求量数十万吨,占黑龙江省每月大豆消费量的一半以上。下游需求旺盛,企业库存较低,需求增长平稳。今年蛋白豆需求量预计为150万吨,比上年增加10万吨。蛋白工厂产品出口量大,转基因检测相对严格,在粮食收割等过程中需要试纸检测。因此,进口大豆混配难度较大,非转基因大豆需求刚性。

商品豆标准较高,主要用于豆腐、豆浆等食品消费。总量一直比较稳定,预计在1000万吨左右。但由于国产大豆与进口豆价差较大,南方港口商品豆替代现象较为普遍,并已辐射至内陆销区,影响了国内商品大豆的消费。预计替代总量在300万吨左右,并持续扩大。这是国内大豆在供应缺口的情况下仍无法走出独立市场的主要原因。

据市场测算,今年大豆产量近1000万吨,同比减少200万吨。各类消费项目小幅增长,2015/2016年度非转基因大豆略有缺口。从黑龙江省的情况来看,轮储的收购从上市之初就开始了,目标是80万吨,2015年12月底至少完成40万吨;蛋白工厂转向北方采购,目前采购量为8万吨,且厂内尚有半个月库存,短期采购节奏不会特别紧张;破碎公司采购量很少。

总体而言,与300万吨以上的产量相比,农民手中还有大量剩余。短期内不会出现短缺,价格仍会随行就市。在进口大豆的方向性指引下,未来价格判断方面,主要观察春播前后是否会出现抛售压力,以及国家临储轮转、拍卖等政策节点对大豆的影响。市场。

蛋白加工厂采购国产豆数量明显增加

大豆产业链信息预警咨询分析师张金杰,卓创信息有限公司

2015年以来,国内大豆价格持续下跌。 8月中旬湖南、湖北新豆上市后,价格大幅下跌。南方大豆价格跌至六年来新低。尽管大豆市场低迷,但大豆蛋白加工企业采购热情较高,国产豆采购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据卓创研究,2015年全国大豆蛋白设计产能为60万吨至70万吨,其中90%集中在山东。全国总产能比2002年增长1300%,大豆蛋白市场大幅扩大。

自2015年湖北大面积改棉改大豆以来,种植面积创历史最高。大豆价格从8月中旬开盘时的2.80元/斤跌至最低点2.08元/斤,跌幅达25.44%。河南、安徽豆类上市后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批发市场采购量较少,蛋白质加工厂进场采购量较大。据卓创调研,夏季湖北豆一上市,部分厂家就开始踊跃采购。 9月底,河南、安徽豆类上市后,各蛋白工厂开始采购。厂家认为大豆价格已经触底,开始大量采购大豆,但没有签订订单。购买。这导致国庆假期期间,宇旺、山松、高唐等多家厂家门口有100多辆车辆排队卸货。

更多的大豆到厂,使得很多厂家的开工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大豆、豆粕库存大多饱满,库存水平较往年增加三分之二。据监测,山东蛋白厂从河南、安徽采购的蛋白豆出厂价在每斤1.92至2.15元之间。价格呈现震荡上行趋势。由于南方产区出货压力减轻,导致价格上涨过高。从2015年11月上旬开始,蛋白厂采购重点从南方转向北方,开始采购黑龙江大豆,出厂价格在1.98至2.05元/斤不等。

主产区如何调整

内蒙古

用地养地打造绿色非转基因大豆基地

内蒙古农技推广总站大豆产业链信息预警省级分析师包丽华

内蒙古大豆主产区是我国发展绿色有机大豆种植的优势地区。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内蒙古确定了大豆产业发展思路:在主推品种上,稳定高油大豆面积,逐步向特种大豆转型。高蛋白大豆等品种;在生产方面,从普通大豆种植向非转基因大豆、绿色、有机大豆生产转型;种植模式方面,由传统种植技术向绿色可持续生产增效配套技术模式转变;在销售方式上,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从原粮销售转向产品供应。

在发展措施上,注重构建用地与培育相结合的轮作结构,实施玉米大豆轮(间)作、玉米豆轮(间)作、小麦-大豆-马铃薯轮作。逐步恢复大豆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实行“粮豆轮作”,适当恢复大豆种植面积。稳定榨油大豆面积,增加食用大豆面积。根据我国居民饮食习惯和大豆市场供需情况,主产区在稳定油用大豆面积的同时,应扩大高蛋白食用大豆面积。加快技术集成创新,加大高产创造力度,重点推广绿色增产模式。建立大豆产业联盟,共享资源、信息等,提升国内大豆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辽宁

品种多样,满足市场需求和深加工需求

大豆产业链信息预警省分析师辽宁省农委信息中心王彪辽宁12316金农热线胡莹莹

近年来,受种植效益比下降影响,辽宁省大豆生产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该省大豆种植以小规模农户为主,主要用于食品消费。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省内自产大豆出口比例较小。

为保障大豆生产,我们建议:一是完善政策保险和基础设施建设。辽宁大豆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和恶劣天气条件的能力较差。农民期望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政策,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此外,还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和力度,确保旱涝保收。二是加大对大豆生产的技术指导,提高科技贡献能力。帮助农民引进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的高产、稳产、抗病虫害的优良大豆品种,改变大多数农民使用自留大豆种子的不良习惯,种植更多高产大豆。满足市场需求和深加工需要的增值品种。三是继续落实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让种植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提高种植积极性。

吉林

加强科技创新转化挖掘增产潜力

大豆产业链信息预警省级分析师舒昆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杨爽

近年来,吉林省大豆面积持续萎缩,从2005年的757.5万亩减少到2015年的252万亩。除了价格因素外,单产水平停滞是导致大豆产量快速萎缩的关键因素之一。大豆产业。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不断挖掘大豆增产潜力。

加强大豆高产品种研发和创新。吉林省农科院种植的“杂交豆1号”产量一度达到每公顷10671公斤。按照大豆的目标价格计算,其亩均纯收入将远高于玉米。但该品种制种成本较高,严重限制了其推广使用。建议国家加大专项科技投入,快速攻克技术难题。

加强高产品种配套密植技术研究。大豆种植密度可提高到25万株/公顷以上,迫切需要开展以下研究:一是选育耐密度新品种。二是开发适合密植的播种设备,推广窄行密植和大双行密植。三是研究适合大豆密植的除草技术。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建设,促进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从“吉育86”等全省主要大豆品种目前的育种报告来看,其单产为每公顷6000至8000公斤,远高于目前吉林省大豆的实际单产水平。迫切需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加强豆农培训,加快大豆优良品种和配套密植技术的转化推广。

黑龙江

全产业链调整推动大豆现场深加工

杜宇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大豆全产业链信息预警省级分析师

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由于大豆种植比较效率较低,大豆产业不断下滑。建议通过鼓励大豆种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大豆就地加工等方式振兴大豆产业。

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大豆种植。 2014年大豆目标价格为2.4元/斤,黑龙江省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执行标准为60.5元/亩。 2015年大豆目标价仍为2.4元/斤。农民反映补贴太低,租地种植大豆不划算。建议适当提高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进一步缩小大豆与水稻、玉米的比较效益差距,促进大豆种植面积恢复。

因地制宜推进粮豆科学轮作。如果通过价格管制和种植补贴,使大豆和小麦的单位收益比接近2:1,大豆和玉米的单位收益比接近3:1,大豆和小麦的种植面积有望恢复生长。届时,指导黑龙江省北部建立玉米-大豆-小麦、大豆-小麦-马铃薯轮作体系,指导黑龙江省南部建立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

促进大豆加工业发展。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相对薄弱,需要从种植到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全产业链进行调整。建议加大对主产区大豆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业企业合作,开发市场需求,创新大豆。打造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品品牌,推进大豆就地深加工,全面提升国产大豆竞争力。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技巧
  •  
  • 农作物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