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越冬期管理


一、查苗补种。如因缺种、水分不足、地下虫害等原因造成缺苗或缺垄,应及时查苗补植。将补种的小麦种子用冷水浸泡24小时后晾干播种,保证秧苗分布均匀。

二、消灭苗期病虫害。常见的苗木病虫害有蝗虫、飞虱、地下害虫、叶锈病等,一旦发现,及时防治。

三、压倒针。小麦进入三叶期后,种子胚乳中的养分耗尽,幼苗必须依靠自身的光合作用产生养分,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的关键时期。抑针是一项有力的措施,就是在三叶期压制一次,起到控主茎、促分蘖、控地、促根系的作用。

四、挠麦松土。分蘖期如遇下雨,应及时将小麦刮松松土,有利于打破板结,促进根系生长。对于生长旺盛的幼苗,应深刮(7厘米以上),这样可以起到断根、控制生长的作用。盐碱地小麦应雨后锄草,防止返盐危害麦苗。

五、浇好冬水。酌情适时追肥和冬灌。一般在平均气温78时开始,达到5左右时结束。此时夜冻消失,冬灌水量不宜过大。它应该能够在同一天灌溉并完成。避免洪水泛滥。对于基苗不足或播种过早、脱肥旺苗的麦田,或底肥不足的麦田,结合冬灌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公斤10公斤,可促进小麦返青。提早,入冬前巩固分蘖,增加分蘖成穗。其用量以冬季施肥、春季使用为宜。

六、冬季浇尿严防损伤麦苗。越冬至变绿前均可浇尿。水随着积累而积累。一般每667平方米约500公斤尿液。盐碱地或麦田有雪时不宜浇尿。浇尿对增产有显着效果。每次施用15公斤左右新鲜尿液可增产1公斤。

七、盖被。农谚说得好:腊月麦吃土。说明被子具有防寒护苗的作用。技术要点:小麦进入越冬期后进行。过早,麦苗会变黄;过早,麦苗会变黄。如果做得太晚,叶子就会被冻住,操作就会困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冬灌后,在松土麦土的基础上,用竹耙沿大行田埂为麦苗覆土,覆盖麦苗2厘米左右的土。该技术措施可以稳定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证小麦越冬,减少地面裂缝,填补裂缝。

八、镇压。小麦覆盖后、变绿前应滚压12次。将垃圾粉碎,使土壤细碎、压实,有利于消除板结和裂缝,保持热量和水分,并能拉土填隙,防止土壤漏气。这是缺水麦田小麦越冬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抗旱、抗寒、保苗的又一重要手段。 9、严禁在麦田放牧和啃食越冬保留的绿叶。返绿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它是生长刚刚恢复时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冬季放牧会对这部分绿地造成很大的破坏,抗寒能力减弱,产量降低。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技巧
  •  
  • 农作物种植方式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