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湖南油菜产业向高端发展


一、湖南省油菜籽生产主要特点(一)面积居全国第一。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油菜籽产业发展。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实施油菜生产“稳北、西进、南进”战略。湘北主产区油菜籽面积继续保持稳定,湘西、湘南等新兴产区油菜籽生产强劲发展。据湖南省统计局统计,2010年至2016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年均增长4%,种植面积由1633.4万亩扩大到1960.2万亩。湖南省油菜籽生产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重从2010年的14.8%提高到2016年的17.8%,自2015年以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2)车型以运米车为主。近年来,湖南省油菜籽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稻油”轮作模式发展迅速,已成为湖南省油菜生产的主要模式。据2015年至2017年统计,“稻油”轮作模式油菜籽占湖南省油菜籽总面积的比例由2015年的33.16%上升至2017年的42.46%。 “棉油”轮作模式受南方棉区面积压缩影响,种植面积断崖式下跌; “稻-稻-油”轮作模式受到季节紧张和双季稻减少的影响。推广难度越来越大; “旱作油菜”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三)品种降为双低。据统计,近三年湖南省双低油菜品种覆盖率已达98.1%。除洞庭湖区湖州油菜仍有少量芥菜型油菜外,全省已实现双低油菜品种。双低油菜品种的普及,改变了湖南省传统的食用油消费观念。据抽样调查显示,100%的受访农户认为菜籽油是优质菜籽油。吃菜籽油营养、健康、安全、安心。菜籽油已成为湖南省农村家庭的主要食用油。湘东、湘南、湘西等丘陵山区,原来以油茶油、动物油为主的地区,由于品种密度低,也接受了菜籽油。

(四)油菜直播占比扩大。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无论是传统的移栽重点地区湘西、湘南地区,还是油菜主产区的湘北洞庭湖地区,油菜直播——播种种植技术已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且简单的种植技术。油菜籽比重从2015年的45.72%大幅提升至2016年的56.2%。以直播种植比例达到50%为拐点,湖南省自2016年起基本实现了油菜直播技术改造。

(五)新主体推进全程机械化。大生产者、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力雄厚、经营能力强、懂技术。他们率先购买各类机械化生产设备,将机械精量直播、机械旋耕+人工撒播、机械联合收获应用于油菜生产。各种机械化生产技术不仅自身实现机械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机械化生产服务,成为推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力军。油菜籽全程机械化生产有效缓解了作物季节矛盾和劳动力短缺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效益,有效促进了新主体的发展。

二、湖南油菜籽生产发展前景(1)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区位优势。湖南省地处长江流域,是油菜籽生产的优势区。扩大油菜籽生产面积潜力巨大。从耕地结构看,可用于种植油菜的耕地面积在3000万亩以上。与现有1960万亩种植面积相比,尚有1000万亩以上的发展空间。从区域结构看,湖南省各油菜产区发展不平衡。湘北的安乡县、华容县,湘南的衡阳县、安仁县等地发展相对较好。但油菜籽种植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湘西、湘中地区发展一般,种植面积不到耕地面积的20%,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有进一步发展的内生动力。从结构调整看,油菜播期宽、适应性广。可与其他作物良好配套,实现种植结构调整。同时菜籽油不含镉,不用担心重金属超标。可作为湖南省镉污染地区的替代种植作物。从种植效益来看,目前油菜籽生产所需劳动力较少,成本也不高。无论是普通小农还是种植大户,都可以利用冬闲期种植油菜,每亩可实现300元左右的利润。湘中南部地区,油菜籽生产多以自榨消费或以菜籽油销售为主,每亩收入可达600元左右。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湖南省居民更偏好浓味型食用菜籽油。大多数菜籽油是在当地提取和消化的。油菜籽直接用作商品的比例不高,对油菜籽价格波动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三)有进一步发展的主体基础。近年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多。为摊薄耕地租金成本、保证员工冬季有事可做、水旱轮作减少水稻病虫害风险、给耕地施肥提高水稻产量等,这些新业务大力推广油菜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油菜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将成为开创油菜生产新局面的主力军。

(4)有多种功能可供进一步开发。油菜籽除了用于榨油外,还有蔬菜、花卉、肥料等多种用途可以开发。一、蔬菜用途,油菜苔口感好,口感好,营养高。在不影响油菜产量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油菜季节的收入。南县、沅江、醴陵等地大力发展蔬菜功能。二是供花用。湖南省各地充分利用丰富的油菜花资源,举办各类油菜花节,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三是肥料使用。与野豌豆相比,除了缺乏固氮功能外,油菜籽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用作绿肥。三个供肥油菜品种已在湖南省生产使用,效果良好,开创了油菜肥料使用新途径。

三、湖南油菜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生产效率较低。近10年来,油菜籽价格一直维持在4.0元至5.4元/公斤之间。但同期,劳动力成本、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成本却快速增长。虽然新品种的应用带来了产量的增加,机械化生产、轻简栽培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工人数量,但总体而言,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率仍然较低。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湖南省油菜籽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但与湖北等周边省份相比,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主要扶持项目限于含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该项目资金由县级财政统筹。直接用于油菜籽生产的资金比例较小,与水稻等农作物相比明显不足。 2015年国家取消油菜良种补贴后,甚至失去了对油菜籽的普惠支持。

(三)技术支撑服务不强。现代农业对新技术的需求迫切,品种和技术的推广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乡镇级技术人员已将技术与用户联系起来。然而,现有的农业推广体系极其不完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外行较多,且大多在政府工作。他们对新技术的吸收和推广能力较差。已明显削弱,距离实现油菜生产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

(四)产业融合发展不深入。这表现在产前、产时和产后期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一是油菜籽生产难以实现一村一乡连种,无法满足加工企业对油菜籽的质量要求。二是加工企业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大型油脂企业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但无法收获油菜籽,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小型压榨厂加工设备落后,出油率和油质无法保证。三是菜籽油品牌效应不强。湖南省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菜籽油品牌为数不多。

四、对策措施(一)进一步加大对油菜籽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1500万亩油菜籽生产保护区。二是支持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倾斜政策,支持其做强做优。三是将油菜籽纳入耕地休耕试点作物,纳入绿肥补贴范围。四是加大对油菜主产县的奖励补贴力度。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补贴油菜生产无偿统供种子、机械化生产和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快构建湖南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更好与全国油菜产业体系对接。目前,湖南省水稻、棉花、蔬菜等六大农作物已相继建立了自己的产业技术体系。但湖南省第三大农作物油菜籽却被冷落,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极不相称。二是加强对油菜新品种培育和创新的支持,力争培育出适合机械化生产、含油量达到48%以上、油酸含量达到75%以上的新品种。加快成果转化步伐,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巩固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和县市级品种鉴定试运行体系,确保优良品种对油菜生产的科技贡献。

(三)进一步加强油菜品牌整体建设。一是打造植物油品牌。完善“双低”油菜籽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提高油菜籽品质。同时,加强菜籽油推广,以健康消费引导行业发展。加强菜籽油全产业链整合,实现龙头企业与油菜籽基地对接,加快农村土榨油厂升级改造,努力打造湖南省优质可靠的菜籽油品牌。二是打造油菜花节品牌。整合各地油菜花节资源,举办全省油菜花节,打造全省油菜花节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实现产业繁荣、生态宜居、文明乡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方法
  •  
  • 农作物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