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高粱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高粱螟属于鳞翅目、疏螺旋体科。俗称高粱二化螟,是为害高粱、玉米的主要害虫。

识别号:成虫雌蛾体长14毫米,雄蛾体长12毫米。头后部和胸部灰黄色,腹部黄白色。复眼呈深棕色,下唇较长,向前向下笔直延伸。前翅灰黄色,顶角锐利。外缘略直,顶角下部略凹。翅膀外侧有近20条连成一排的黑褐色细纹。中间外端有一小黑点,雄蛾有黑点。比雌蛾更为明显,翅膀外缘的叶脉之间有7个并列的小黑点。后翅颜色较浅,雌蛾近银白色,雄蛾淡黄色。

卵椭圆形,扁平,约1.3毫米0.7毫米,表面有细密的龟甲状花纹。卵初产时呈乳白色,逐渐由黄白色变为深黄色。卵多排列成双排重叠的鱼鳞状卵块,呈“人字形”。

幼虫刚孵化时,呈乳白色,表面有浅棕色斑点,形成条纹。幼虫长2030毫米,有冬型和夏型。夏型幼虫胸腹部背面有4条明显的淡紫色纵纹。腹部背面气孔之间,每节前缘附近有4根黑褐色毛,水平排列。中间的两个较大,近圆形,都有刚毛。靠近后缘还有2个黑褐色毛斑,近长圆形。冬型幼虫越冬前脱皮后,体各节黑褐色毛斑转白色,体背部有4条紫褐色纵纹。

体长14-15毫米,红棕色或深棕色,有光泽。第57腹节背面前缘有黑褐色不规则网状花纹,末节背面有两对尖锐小突起。

发生规律:老熟幼虫在高粱、玉米秆中越冬,少数在玉米棒中越冬。成虫具有趋光性,多在春季心叶期和夏季玉米抽穗期产卵。刚孵出的幼虫爬行速度很快,高粱、玉米幼苗较小时,受害植株会出现枯芯。受害茎内常有数条至十余条幼虫,以茎组织为食,常呈环形,植株易被风折断。

一、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化蛹前,将玉米、高粱秸秆高温施肥或用作沼气原料,消除越冬虫源。

二、药剂防治。1、心叶期每亩用25%广植乳油,兑水50公斤喷雾。 2、以0.2%辛硫磷为活性成分,在高粱心叶期施用于高粱心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在高粱上用药要注意安全。敌敌畏、敌百虫对高粱敏感,易产生药害,故不能使用。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技巧
  •  
  • 农作物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