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牛产业的“云岭牛”模式


如今,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迈出了新的里程碑。我国是最早采用三元杂交育种的国家。经过31年的培育,适合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具备生产高档雪花牛肉的潜力。一种新的肉牛品种“云岭牛”已进入这个世界。

书写31年牛故事——“云岭牛”的诞生1984年,一架银白色飞机载着农业部“特邀”的一群澳大利亚墨累灰牛飘洋过海,降落在昆明巫家坝机场。

三十一年后,云南省草原动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黄碧志和同事来到昆明市小哨乡草原上的牛棚。一头又一头黑、黄、灰的牛从牛栏里伸出脖子,摇摇头。大耳朵,围过来。黄碧芝指着后排几头体格健壮、毛色乌黑发亮的大公牛,自豪地说:“漂亮,这些都是‘云岭牛’的种牛,它的血统来自20世纪80年代的澳大利亚。”小少的墨累灰牛。”

为改善当地牛体型小、生长慢、产肉率低的状况,1982年,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局与澳大利亚畜牧专家走访全国10多个省市。国家把这个牧场选在了小邵乡。它是中澳两国牧场和畜牧改良合作的“握手地”。次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与澳大利亚国际发展援助机构正式签署项目谅解备忘录,成立了云南省肉牛及饲料研究中心(2008年更名为省草原动物科学研究所)。

来自澳大利亚9个科的87头墨累灰牛与云南黄牛“联姻”,诞生了“莫云”杂交群体。 1985年,当小哨牧场出现一头奇形怪状的“莫云”时,附近的农民都惊呆了:这头牛好大啊! “莫云”有着外来“血亲”高大、肌肉发达的外表,却没能继承与当地牛的血缘关系中的两个重要品质——抗病性和适应性。这一点在它的外亲墨累灰牛身上也很明显,它不耐高温和潮湿。我国南方地区被牛蜱叮咬后,极易感染血液原虫病,引起发热、高烧,甚至死亡。

问题出现后,中澳专家组建议引进适应热带、亚热带的瘤牛进行进一步改良。 1988年,项目组从广西引进婆罗门牛冷冻精液进行三元杂交。让科学家们兴奋的是,十几种组合中的一种,发病率低,蜱虫抵抗力高。

从此,代号B(婆罗门牛)M(墨累灰牛)Y(云南黄牛)的杂交牛群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焰,闪耀在科研人员面前。从二元到三元,云南地方肉牛品种的培育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创新之路。 2013年11月,云南省农业厅向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提交肉牛新品种审定申请; 2014年10月27日,农业部在北京举行国家新品种(配套体系)终审,“云岭牛”通过审定;经公示,2014年12月8日,农业部颁发了“云岭牛”新品种证书。

培育了31年的“云岭牛”,是云南省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华南地区第一个肉牛品种。他们在我国率先采用三元杂交方法(所谓“三元”杂交是指婆罗门牛的血统占50%,墨累灰牛血统占25%,而云南黄牛血统占25%)。是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具有生产高档雪花牛肉潜力的优良肉牛新品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第四个自主栽培的。一种新品种的特种肉牛。 2016年,农业部将云岭牛列为“十三五”期间华南地区主要肉牛品种。

云岭牛的成功选育,是云南省引进国外良种养殖资源和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型成功案例;创新了国内外合作、科技机构与企业联合、农户参与的肉牛养殖模式。填补了我国南方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肉牛新品种的空白,改变了高端雪花牛肉生产长期依赖国外品种资源的现状。

云岭大地的“致富牛”“扶贫牛”走进曲靖市马龙县双友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区。透过透明的玻璃幕墙,整个标准化牛棚尽收眼底。干净的牛棚里,数百头云岭牛正在吃喝。牛棚的大厅里播放着舒缓的音乐。每头牛都不断地将身体靠在围栏旁边的旋转按摩棒下进行按摩,看起来很舒服。看。该公司总经理黄鑫表示,舒缓的音乐可以改善牛的身体机能,添加酒糟浓缩液可以增加营养,改善肉质。

黄鑫曾经是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板。他之所以选择到马龙县当“牛牧民”,是看中了云岭牛独特的肉品种和云南牧草资源的优势。他决定投资20亿元,从钢铁产业拓展到“云岭牛”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年可生产各类肉牛10万头,产值50亿元,带动全县10万余户农民人均年收入数千元,形成了从养殖到生产的全产业链。加工到进一步加工。

在云岭牛的带动下,一大批“牛牧民”迅速成长起来。马陇县马鸣乡村民刘国义与双友牧业合作,通过合作社饲养了72头云岭牛种牛。每头奶牛每年可获得1000元的补贴。奶牛保险、防疫等均由政府全额补贴。为了养云岭牛,刘国义盖了一栋二层楼房,开了一辆汽车,赚了“牛财”。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陆丰县彩云镇的山坡上,陆丰彩云印象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标准化牛舍二期工程即将竣工。该公司总经理李增红告诉记者,2010年,公司引进云岭牛冷冻精液作为父本。第一批小牛出生后不久,他们惊喜地发现,小牛生长迅速,对粗饲料有抵抗力。它们体格修长,肉多,有20到24只幼崽。一个月内即可达到生产标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发现饲养西门塔尔牛的利润为每头1500元,而云岭牛改良肉牛的利润为3000元。

“云岭牛的养殖成本低,价格好,真正成为了我们少数民族群众的‘致富牛’。”彩云村村委会书记王成忠一一讲述了村民发展云岭牛的经历。一头成年西门塔尔牛一天的饲料可以喂饱一大一小两只云岭牛。云岭牛一岁时重达370公斤,可卖到9000多元,而西门塔尔牛仅重150公斤左右。云岭犊牛长到4个月大(体重120公斤)后,彩云印象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每公斤42元的价格进行回收。每年出售犊牛3头以上的,每头每年有500元的奖金。

“现在很多农民去养牛的时候,都说只需要BMY牛。云岭牛又叫BMY牛,这三个字母来自于三个父母的第一个字母。”彩云印象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增红说。公司下一步将开发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庄园,计划年产优质肉牛6000头。只有动员更多的农户参与“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生产的规模效益才能显现出来。

当他们到达常年云雾缭绕的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孟梭镇板木村时,一座建在山顶上的大型养牛场出现在记者面前。牛场里,云岭的牛肥壮,看上去比当地的牛大好几倍。牛场负责人吴成义说,以前这里的本地牛都是在山里养的。由于饲养技术的缺乏,牛生长缓慢、体型小、易患病。产量太小,无法形成产业。每年卖牛的钱只能用来补贴家庭收入,不能靠畜牧业脱贫致富。

为改变这一现状,2016年11月,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十二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云南省农业厅、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云南省三江平行农科院与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西盟县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三方深化合作,共同实施西盟县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开发项目。云南省农业厅负责行业领导、技术培训和政策支持;西盟县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实施的总体指挥和资金支持;三江并行公司负责牛源组织、养殖技术、规划、管理和服务,以及市场规划、电子商务、互联网+肉牛智能云养殖信息系统建设。

2017年4月,西盟县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开发项目正式启动,迈出了积极探索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的第一步。目前,西盟县基本实现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型产业链。当地千百年来依靠山地散养的落后畜牧方式得到了升级。

西盟县委副书记、农业部派驻西盟村扶贫队队长郑清江说,在西盟县,云岭牛被阿佤人称为“扶贫牛”。佤族可以选择三种方式与养牛场合作,包括种植饲草、代养牛、到养牛场打工。打工工资一天100元,种草料一年收入几万元,养牛收入更高。养牛场按照养牛的增值收入向农民支付报酬。牛越好,收入就越高。养牛场将为农民提供技术、兽医、饲料和其他后勤支持。即使牛病死了,也会有一定的赡养。

7月25日,在云南省农业厅召开的西盟县扶贫工作座谈会上,王平华副厅长为“云岭黄牛”专家黄碧芝工作站揭牌。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岭牛”品牌。云岭牛的成功选育,解决了云南乃至我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开创了我国首例自主培育的三元杂交肉牛育种,填补了我国南方的空白。没有专门生产高端“雪花牛肉”的品种,打破了依托“日本和牛”生产高端牛肉的技术壁垒。云岭牛已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新亮点。

与目前支撑我国牛肉生产的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以及日本和牛等核心品种相比,云岭牛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改良效果好。良好、优良的牛肉品质特征。云岭牛肉味道鲜美、汁多、风味好。 “雪花牛肉”的等级(粒密度、嫩度、肌肉颜色)和肉质明显高于西门塔尔、夏洛莱、利牛肉。茂山牛等品种是目前我国中高档牛肉生产的优良品种之一。从牛肉口感上来说,已经达到了5A级。

云南牧草资源丰富。全省有草原面积2.29亿亩,居全国第7位、南方第2位。相当于新西兰的草原面积。有许多连片的牧场。全省有1万亩以上连片牧场1177个,其中5万至10万亩连片地21个,10万至20万亩连片地9个,20万亩以上连片地5个;牧草质量优良,草原常年常青,牧草可供牲畜食用率达100%。牧草有3200多种,生长周期长、品质好、产量高。大多数饲料植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淀粉和糖等营养成分。苜蓿大王、高蛋白一年生花黑麦草、浅叶甘薯、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原料;秸秆的种类很多,可供牲畜食用的农作物秸秆有粮食作物秸秆、豆类秸秆、油料秸秆、甘蔗芽、香蕉茎、红薯蔓、马铃薯茎、蔬菜叶等。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环境优越,立体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适合云岭牛的繁殖和生长。是发展生态、环保、有机云岭牛产品和生产高端雪花牛肉的最佳基地。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祖林告诉记者,近年来,农业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岭牛产业发展。云南省委书记陈浩、省长阮成发多次到云岭牛养殖基地进行现场检查。帮助企业和农民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2016年5月14日,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来云南实地调研云岭牛新品种繁育利用和产业扶贫项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岭牛品牌和产业将为国家争光。”

同时,云南省委、省政府将云岭牛产业列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精心培育。他们编制印发了《“十三五”云岭牛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原则、目标和措施,将云岭牛产业列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首选产业。在土地利用、环保、信贷、保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目前,全省纯种云岭牛存栏7583头,其中种公牛1380头,纯种牛6203头,良种地方牛42.5万头。云南省已建成国家级云岭牛核心繁育场1个,扩建场6个。现有纯种奶牛1546头,纯种公牛133头。年饲养能力达850余只,每年可提供冷冻精液。超过100万剂。其中,核心种牛场拥有饲养能力奶牛503头,种公牛43头,年饲养能力200余头;扩建后的养殖场可饲养奶牛1043头,种公牛90头,年饲养能力达到650头。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云岭牛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岭牛品牌和产业,让云岭牛走遍全国”云岭大地,走出国门”;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云岭牛出栏50万头以上,肉产量15万吨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将达到450亿元以上,增加值将达到130亿元以上;云岭从事养牛的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0多元。

云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王民政告诉记者,云岭牛产业未来发展将重点抓六个方面:一是创新养殖模式;二是创新促销方式;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四是创新营销方式;五是重点抓好“三区一园三平台”建设。 “三区”即云岭牛种群改良区、扩繁推广区、育肥加工区; “一园”是指现代畜牧云岭牛产业园; “三个平台”是云岭牛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产品追溯平台。六是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十三五”期间,云南从事云岭牛养殖的,将向省级免费提供优质云岭牛冷冻精液;优先申报云岭牛产业相关项目。中央明确支持云南项目,重点向云岭牛养殖领域倾斜;省级草原畜牧业发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优先支持云岭牛产业发展;在落实上述政策的基础上,省级还将推出云岭牛专项金融扶持计划,充分利用高原特点,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撬动信贷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云岭牛。养牛业。为降低信用风险和养殖风险,积极寻求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介入云岭牛产业,省财政部门重点提供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对投资云南云岭牛产业的省外大集团和企业给予优先支持。

“云岭牛”承载着培育云南高原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和产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厚望。

标签:
  • 怎样养殖
  •  
  • 养殖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牛有几个肚子
    牛有几个肚子
    牛有四个胃,即瘤胃、网状胃、双瓣胃和皱胃。其中,瘤胃中含
    老牛的特点
    老牛的特点
    1.适应性强:对生活环境要求低,不怕高温低温。2.良好的放牧
    母牛不打栏有什么方法
    母牛不打栏有什么方法
    可能是因为饲料营养价值低,奶牛不屠宰,需要补充能量、蛋白
    牛的寿命最长多少年
    牛的寿命最长多少年
    牛的寿命最长为35年,生长期长达3-5年。除此之外,牛统称为
    奶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养管理
    1.定位饲养:母奶牛需要根据泌乳阶段进行集中管理。2.科学
    怎么养牛角蜂
    怎么养牛角蜂
    1.搭建蜂棚:饲养角蜂时,需要用钢架和塑料薄膜搭建一个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