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


豌豆细菌性叶斑病,又称假单胞菌藤枯病或茎枯病,为害茎、荚果和叶子。在苗期感染该病的幼苗,如果种子被该病菌感染,就会被感染。老株受感染的叶片呈水浸状,有圆形至多角形紫色半透明斑点。当湿度较高时,叶子背面会出现白色至奶油色的细菌脓液。在干燥条件下,会产生一层有光泽的薄膜,叶斑干枯后变成纸状。受感染的茎产生棕色条纹。花梗感染可从花梗蔓延至花器官,导致花朵枯萎、幼荚萎缩和腐烂。荚果感染病斑近圆形,稍凹陷,初深绿色,后转黄棕色,内含细菌脓液,直径35毫米。

豌豆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体为丁香假单胞菌pv.pisi (Sackett) Young。等人将豌豆的致病菌称为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属于细菌。菌体呈杆状,两极有一根或多根鞭毛,无孢子和膜。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尺寸1.11-3.280.58-0.82(m)。肉汁蛋白胨琼脂平面上的菌落呈灰白色,圆形,略凸,边缘呈波纹状。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最高温度为35-36,最低温度为0,5010分钟即可死亡。

豌豆细菌性叶斑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在豌豆、蚕豆种子中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植株过长,雨后排水不及时,施肥过多易发病。生产中遇到低温障碍,特别是冻害后,病害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淡季栽培时易发生病害。

豌豆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方法(1)建立无病种田,采集无病植株种子。

(2)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的0.3%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采用温汤浸种。先将种子放入冷水中浸泡4-5小时,然后移入50温水中浸泡5分钟,然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干燥后播种。

(3)避免在低湿地种植豌豆,采用高粱或垄作栽培,注意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滞留。

(4)发病初期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液400-500倍液或47%加力农可湿性蚕豆、豌豆、绿豆病害,主要目的是收获蚕豆、豌豆、绿豆病害。种子。栽培的豆类作物称为豆科作物。其中,种子用于食品或蔬菜的统称为食用豆;如蚕豆、豌豆、绿豆、大豆等,其经济重要性仅次于谷类作物。

下一篇:水稻疫病防治
标签:
  • 怎样农作物种植
  •  
  • 农作物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