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甘薯生产技术


1、鲜食和食品加工红薯(1)选用良种,培育健康苗木。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病虫害发生情况、产品用途、营销流通方式等因素,因地制宜选用优质特色品种。加强脱毒苗木培育,选择无病、易排水的田地作为苗圃,根据需要采用电温床、双膜冷床、温室划船育苗。加强苗床管理,发现苗床发黄、皱缩等异常苗木要及时剔除,带出苗圃销毁。加强病毒病防治,防止甘薯SPVD、卷叶病毒病蔓延。可采用高截苗收苗的方式,降低马铃薯苗带病风险。收获苗后,如果未到播种时间或有多余的薯苗,可将薯苗移栽到收获苗圃内,以增加薯苗数量,提高薯苗品质。南方马铃薯产区应大力推广马铃薯管苗。

(2)适当密植,优化种植制度。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种植密度,着力提高马铃薯商品率。鲜食马铃薯,北方马铃薯区和长江中下游可早种、密植、早收获,密度每亩4000株左右;南方薯区北部以夏薯为主,南方薯区全年均可种植。可适当密植、提早收获,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对于食品加工用马铃薯,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在种植制度上,提倡水旱轮作,或与花生、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轮作,减少病虫害和连作障碍,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三)加强现场管理,优化集团结构。生长前期重点是促生长、早出苗、早封垄。中期重点是控制茎叶生长,建立合理的种群结构。必要时可根据地上茎叶生长情况进行化学防治。中后期重点是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控制生长,每亩可施磷酸二氢钾100克。生长后期注意防涝,排除田间积水。可采用覆膜栽培、膜下滴灌等技术措施,防止田间过湿。北方和长江中下游马铃薯产区,重点是盖湿不盖旱、盖好不盖差,促进产量和效益提高。干旱贫瘠的丘陵山区一般不覆膜。经过长效除草剂处理的玉米地不适合种植红薯。

(四)合理施肥,实现优质高效。坚持测土配方施肥,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适量施钾肥。当每公斤土壤速效氮低于20-30毫克时,每亩施纯氮5-20公斤作为基肥。当每公斤速效氮高于80毫克时,可不施氮肥。每公斤土壤速效磷低于20毫克时,每亩施五氧化二磷5公斤作为基肥。当土壤有效磷量大于50毫克时,可不施磷肥。每公斤土壤速效钾低于30毫克时,每亩施氧化钾20公斤。用量30100毫克时,每亩施氧化钾1020公斤。当用量超过150毫克时,无需施钾肥。为提高商品马铃薯产量,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清洁田地,防止致病残留物传播。对于根腐病、薯瘟等用有效药剂无法防治的病害,应选择抗病品种和无病地块种植。对于黑斑病,要从健苗入手,在苗床高处剪苗,选择健壮苗,在定植前用适当的药剂处理。对于地下害虫,我们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治,如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捕成虫,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措施,进行防治。防治蛴螬、金针虫,提高商品马铃薯品质。速度。南方马铃薯产区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防止蚂蚁和蟋蟀的危害。

(六)产销对接,适时采收,科学储藏。及时掌握市场行情,适度规模种植,适当调整种植和采收期,避免集中上市,优化产品供应。因地制宜建立不同模式的仓储仓库,适当增加仓储能力。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产品进行分类,努力提高附加值。

2、淀粉加工用红薯(1)选用良种,培育健康苗木。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病虫害发生情况、加工规模等选择适宜品种。加强脱毒苗木培育,选择无病、易排水的田地作为苗圃,根据需要采用电温床、双膜冷床、温室划船育苗。加强苗床管理。对发黄、皱缩等异常苗木必须及时剔除并带出苗圃销毁。加强病毒病防治,防止甘薯SPVD、卷叶病毒病蔓延。可采用高截苗收苗的方式,降低马铃薯幼苗发病的风险。收获苗后,如果未到播种时间或有多余的薯苗,可将薯苗移栽到收获苗圃内,以增加薯苗数量,提高薯苗品质。南方马铃薯产区避免连年使用大田藤苗移栽。

(二)科学施肥,促进优质稳产。合理使用肥料,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适量施用钾肥。当每公斤土壤速效氮低于20-30毫克时,每亩施纯氮5-20公斤作为基肥。当每公斤速效氮高于80毫克时,可不施氮肥。每公斤土壤速效磷低于20毫克时,每亩施五氧化二磷5公斤作为基肥。当土壤有效磷量大于50毫克时,可不施磷肥。每公斤土壤速效钾低于30毫克时,每亩施氧化钾20公斤。用量30100毫克时,每亩施氧化钾1020公斤。当用量超过150毫克时,无需施钾肥。

(三)合理密植,标准化垄作。因地制宜进行机械起垄。平原地区双行栽培大垄,垄距100厘米左右,垄高2530厘米。丘陵山区单行小垄栽植,垄距7080厘米,垄高2530厘米。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北方马铃薯区以春马铃薯为主,一般种植密度为每亩2700-3200株。南方薯区,北方以夏薯为主,南方则可全年种植,种植密度每亩3000株左右。规范采伐、移栽。切割时,将2-3节插入土壤中,并倒入足够的水以保持其活力。移栽后应在垄面上进行化学除草。北方和干旱平原地区,春薯宜在5月1日前播种。建议用地膜覆盖它们。重点是覆湿不覆干,覆好不覆坏,以促进产量和效益的提高。干旱贫瘠的丘陵山区一般不覆膜。促进轮作,减少病虫害和连作障碍,促进增产增效。经过长效除草剂处理的玉米地不适合种植红薯。

(四)强化现场管理,优化集团结构。生长前期重点是促生长、早出苗、早封垄。封垄前后应及时除草。物理除草可采用中耕除草和培土机械进行,也可结合化学除草。生长中期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避免水害,并结合中耕除草,整理藤蔓,控制茎叶生长,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必要时可根据地上茎叶生长情况进行化学防治。生育后期重点是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根据实际情况,可结合旺亩防治施用磷酸二氢钾100克。

(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对于根腐病、薯瘟病等病害,应选择抗病品种和无病地块种植,并加强种植防治,抑制细菌感染。对于黑斑病,要从健苗入手,采用高截苗技术。当苗床苗高超过30厘米时,剪去25-30厘米的壮苗,并用适当的药剂处理后再定植。防治线虫可采用长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证农产品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对于地下害虫,采取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治,如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捕甲虫、粘虫等害虫,并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防治蛴螬和金针虫的农药。提高商品马铃薯产量。南方马铃薯产区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防止蚂蚁和蟋蟀的危害。

(六)机械配套促进降本增效。根据地形、坡度等选择合适的配套作业机械,如配备70-90马力拖拉机的起垄机、中耕机、割藤机、收割机等,每小时可作业5-6亩。平坦地区可采用大型田间作业机械,包括起垄机、覆盖机、中耕除草机、割藤机、收割机等,提高田间作业质量,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工成本。

三、蔬菜用甘薯(一)科学选用良种。菜用红薯耐高温、高湿,抗病虫害能力强。是夏季“福气菜”的重要选择,已成为部分地区农民增收的高效特色蔬菜。根据当地消费习惯,选用茎叶生长快、再生能力强、茎尖毛少、无苦味、质地细嫩等特点的菜用红薯品种。

(2)合理安排种植。菜用红薯从鲜嫩的茎尖采收,贮藏期短。为了降低市场风险、保证种植效益,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适度规模种植。同时,应根据气候特点、设施结构性能、栽培方式、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安排适宜的种植季节和茬茬。露地栽培应避开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高发期,防止种植期过度集中。设施栽培应根据目标市场蔬菜价格变化、当地冬春季气候特点、结构性调整,重点安排秋冬茬、冬春茬的产量和品种结构,调控上市时间。不同温室的性能。

(3)培育健康苗木。根据品种的马铃薯习性,蔬菜红薯育苗分为薯块育苗和保护地育苗两种方式。育苗时保持苗床相对湿度80%,最低温度15-18;当薯芽60%左右发芽时,保持床温18以上,超过35时及时通风降温;当马铃薯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剪苗定植。保护区内育苗时,应将植物保存在温室内,在气温升高或供暖条件下促进正常生长,并剪去新侧枝,用插条繁殖。在育苗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马铃薯和土壤病菌的传播,防治飞虱传播的病毒。

(四)切实加强现场管理。选择肥力好、排灌方便、土层深厚、通风疏松、有机质丰富的地块,全畦沟耕,沟面100厘米,沟深30厘米。以有机肥为底肥,选择茎粗壮、老嫩适中、节间短、叶厚、无气根、无病虫害、心叶的壮顶苗进行扦插。一般每亩采伐密度为8000-12000株。成活后,科学管理幼苗,当苗长15厘米以上时进行打顶,促进分枝。最适生长温度为18-38,每天早晚喷水1-2次。采取生物防治,尽量采用防虫网与吸虫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虫,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5)适时修剪、采摘。菜用红薯采摘期较长,从封垄时到块茎收获前半个月均可采摘。一般7-10天即可采收一次,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分批采收。注意防止叶片枯萎、脱水。采叶后,应及时修剪长蔓,使枝条保持在20厘米以内,以保证养分充足,促进植株枝条和新叶的生长。还可以开发速冻蔬菜,通过清洗、漂烫、速冻等加工技术,延长市场供应期。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方法
  •  
  • 农作物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