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分子


【亚麻蝼蛄危害特点】:分子以成虫和若虫在麻田表土下挖隧道,咀嚼大麻块茎,将块茎吃成洞或刻痕,破坏大麻和蜜环菌真菌,破坏关系大麻和蜜环菌之间。养分供给关系常诱发块茎腐烂。

【亚麻蝼蛄形态特征】:非洲蝼蛄成体:体长3035毫米,灰褐色,腹部较浅,密被细毛。头部呈圆锥形,触角呈丝状。前胸背板呈椭圆形,中部有明显的暗红色长心形凹陷。前翅灰棕色且短,仅到达腹部中部。后翅呈扇形,长于腹部末端。腹部末端有一对尾须。前足为挖掘足,后足胫骨后内侧有4根骨刺,与华北蝼蛄不同。卵:初产时长2.8毫米,孵化前长4毫米,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转黄棕色,孵化前深紫色。若虫:共89龄。末龄若虫长25毫米,体形与成虫相似。

(2)华北分子成虫长3945毫米,体黄棕色。全身密布黄褐色细毛。前后板呈圆柱形,背面中央有一暗红色斑点。前肢特别发达,适合在土壤中挖掘。卵呈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呈深棕色。若虫看起来像成虫,翅膀未发育,只有翅芽。

【亚麻蝼蛄发病规律】:

(1)非洲蝼蛄在北方每两年发生一代,在南方每年发生一代。它们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清明节后,它浮出水面并活动,洞口可堆起一小堆土。 5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第一个为害高峰期。六月下旬至八月下旬,天气炎热,他们转入地下活动。 6月至7月为产卵高峰期。 9月份,气温回落又回升,形成第二次损害高峰。 10月中旬以后,逐渐钻入深层土壤越冬。分子白天处于休眠状态,晚上出现,并且在夜间21:00 至23:00 之间最活跃。尤其是在高温、高湿、闷热的夜晚,蝼蛄会大量出土。早春或深秋,由于气候凉爽,它们只在表土层活动,不下地。它们经常在炎热的中午潜入深层土壤。蝼蛄有趋光性,对半熟的小米、炒豆饼、麦麸、马粪等有机肥料等甜味物质有很强的亲和力。成虫和若虫均喜松软湿润的壤土或沙质壤土。 20cm表土层含水量最适宜在20%以上。当低于15%时,活性减弱。当气温在12.519.8之间,20厘米土温在15.219.9之间时,最适宜蝼蛄生长。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蝼蛄就会潜入深层土壤。分布于全国各地。

(2)华北蝼蛄在北方三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地下150cm处越冬。春季土壤温度升至8时,活动性上升,常在地表留下10厘米左右长的隧道。 4月至5月为害高峰期。 6月中旬以后,天气炎热,它就潜入地下越冬并产卵。若虫13龄。华北蝼蛄喜湿润土壤,在江河湖畔低湿地区发生更为严重。成虫有趋光性。分布广泛,我国北方省(区)受灾最严重。

【防治亚麻蝼蛄的方法】:

(1)毒饵防治:将谷粒5公斤煮半熟,或将麦麸5公斤炒香,然后与药物(90%敌百虫0.15公斤兑水30倍)混合制成毒饵,选择无毒饵在闷热的夜晚,在蝼蛄居住的隧道内撒上毒饵。

(2)灯光诱杀:利用蝼蛄强烈的趋光性,通过设置黑光灯来诱杀成虫。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技巧
  •  
  • 农作物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